他創(chuàng)建了標準石油公司,在巔峰時期曾壟斷全美國80%的煉油工業(yè)和90%的油管生意。
他篤信基督教,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會捐款總額高達5億美元。
他是一個相當勤勉和生活簡樸的企業(yè)家,從不喝酒,沒有虛榮心,甚至不考慮外表形象問題。惟一的嗜好就是騎馬。
他曾說:如果把我剝得一文不名丟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
接觸近現代乃至當代美國商業(yè)史,都難以繞開這個家族的姓氏:標準石油公司、洛克菲勒基金會、大通銀行、現代藝術博物館、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還有令全美國傷悲的在9·11中倒地的“雙塔”。
洛克菲勒的發(fā)跡和致富,在許多人的眼中一直是個傳奇,高不可攀。但當我們細細解讀他的財富聚集路徑時,又不禁豁然開朗:其實,我們每個人身邊并不缺少財富,而是缺少發(fā)現財富的眼光。
與生俱來的商業(yè)天賦
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起點和目標,才能最終走向成功。越是遇到挫折,決心越是要堅定,因為這時你離成功已經很近了。
1839年洛克菲勒出生在美國紐約州的一個小鎮(zhèn)上,他們的家族是在18世紀由德國移民到美國的,他的父親比爾是個行為放蕩的假藥販子,使得他們不得不一次次的搬家,日子過得非常不安定。據洛克菲勒的鄰居后來回憶說:我從來就沒有見過像他們家那么可憐的孩子。后來,洛克菲勒的家搬到了克利夫蘭市。
16歲時,洛克菲勒便開始面對艱難時世,準備打工掙錢貼補家用。洛克菲勒翻開全城的工商企業(yè)名錄,仔細尋找那些知名度最高的公司,每天早晨8點,他離開住處,身穿黑色西褲,高高的硬領西服,扎上黑色領帶,去做預約的面試。他一再被人拒之門外,但一直在堅持。六個星期后,他又開始將選中的公司重走一遍,有的公司甚至拜訪了兩三次。但依然沒有結果。然而,洛克菲勒越是遇到挫折,決心越是堅定。
1855年9月26日上午,洛克菲勒走進了一家名叫休伊特·卡特爾的公司,這里剛好有一個記賬員職位的空缺,公司二老板亨利·卡特爾就叫洛克菲勒午飯后再來。午飯后,洛克菲勒見到了這家公司的大老板艾薩克·休伊特,他仔細看了看洛克菲勒寫的字,然后說:留下來試試吧。晚年的洛克菲勒依然記得那時自己喜出望外的心情,并將9月26日這一天作為“就業(yè)日”慶祝,規(guī)模超過了自己的生日宴會。
大老板休伊特讓洛克菲勒脫下外衣,馬上工作,工資的事情絲毫沒有提及。三個月后,洛克菲勒才收到第一筆微薄的報酬。但從那時的記賬開始,打開了洛克菲勒精于計算的財富生涯序幕。
有一次休伊特·卡特爾公司做了一筆大理石生意,承擔運輸業(yè)務的有三家公司,到貨后卻發(fā)現高價購進的大理石有瑕疵。這時,頭腦靈活的洛克菲勒建議老板把責任推到運輸公司身上,絕妙之處在于:洛克菲勒分別向三家公司提出賠償損失的要求,這樣得到的賠款就高出原來的兩倍之多。休伊特·卡特爾公司借此發(fā)了一筆橫財。洛克菲勒對商業(yè)與生俱來的感覺和出色的組織實施能力,令老板對他極為欣賞。
石油VS洛克菲勒:誰成就誰?
100多年前的人們,誰也搞不清石油究竟是曇花一現的產業(yè)還是能給人類帶來長久的利益,洛克菲勒相信石油行業(yè)具有長久的發(fā)展前景。他認為:探礦十分冒險,而煉油既保險(資訊論壇產品)又能賺大錢。
1858年,洛克菲勒和一位名叫克拉克的英國朋友籌備成立二人公司,最初約定各自投資2000美元。洛克菲勒手頭資金不足,就以10%的利息借來1000美元創(chuàng)業(yè)。于是,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正式成立,主要業(yè)務是經營農產品 (000061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
1859年8月27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全國出現了采油熱,成千上萬的冒險家和投機家擁到了那里,在那些瘋狂的日子里,幾乎每天都有新的煉油廠誕生——把原油經過簡單的加工后,主要用于照明使用。
克利夫蘭的商人們對于石油生意也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借此發(fā)財。于是,他們就一致推舉年輕的洛克菲勒先去實地考察。當洛克菲勒到達賓夕法尼亞州附近的小鎮(zhèn)時,看到的是林立的高架和零亂、簡陋的挖井設備,使他多少有些沮喪。更為重要的是,洛克菲勒還注意到石油業(yè)蒸蒸日上的表象下隱藏著巨大的潛在危機;氐娇死蛱m后,洛克菲勒告訴家鄉(xiāng)的同行們:千萬不要在原油生產上盲目投資。
不久,由于原油生產市場供大于求,石油價格大幅度下降——原先20美元一桶的價格,兩年內已經跌至10美元。三年后,石油價格已經跌到了最低點。就在大部分投資者們紛紛退出時,洛克菲勒看到了機會,和克拉克、安德魯斯合伙成立了自己的煉油公司,取名為洛克菲勒·克拉克煉油廠。安德魯斯是照明用油方面的專家,他認為煤油比其他照明材料的光度要亮,未來市場需求前景看好。
100多年前的人們,當時誰也搞不清石油究竟是曇花一現的產業(yè)還是能給人類帶來長久的利益,大部分石油商人在那時浮躁的氛圍中,只想著盡快將油井中的原油采盡,而沒有人想去建立一個石油工業(yè)體系。洛克菲勒之所以成功,在于他相信石油行業(yè)具有長久的發(fā)展前景。他認為:探礦十分冒險,結果幾乎無法預料,相比之下,煉油既保險又能賺大錢。洛克菲勒堅信:煉油是整個石油產業(yè)鏈條中,最賺錢的環(huán)節(jié)。
當時,每桶煤油能賣40美元,而煉一桶原油成本只要30多美分。年輕的洛克菲勒認定:只要改變一下產品,就可以使產品值錢得多。他所說的“改變一下產品”,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加工增值”。于是,他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信心百倍經營著自己的煉油廠。很快,洛克菲勒·克拉克煉油廠日產量達到500多桶精煉油,成為當地最大的煉油廠。
甩掉創(chuàng)業(yè)伙伴,歷史性的一幕
克拉克掙扎著又說:7.2萬美元。洛克菲勒隨即加了500美元?死俗罱K無奈地攤開雙手:這家煉油廠歸你了。洛克菲勒終于以他的遠見和果斷購得了這家煉油廠的全部股權,為他日后的大展宏圖邁出了第一步。
也就在這時,當初的兩個好朋友、事業(yè)伙伴卻發(fā)生了嚴重分歧,最終導致洛克菲勒與克拉克的合作分裂。
洛克菲勒有一個嗜好:非常喜歡記賬。無論是公司業(yè)務還是私人生活,都留下了一筆筆的賬目記錄。而比他大10歲的克拉克很是瞧不起這項行為,認為洛克菲勒做事刻板,像個謹小慎微的小職員,當不了大老板。起初,洛克菲勒還強忍著。
隨著時間的推移,洛克菲勒發(fā)現:克拉克缺乏戰(zhàn)略思考,只要是欠下銀行(資訊論壇產品)一筆錢,就會整日惴惴不安;克拉克則擔心:這個冒失的年輕人,將來總有一天會把公司的資產全部抵押,而去孤注一擲。
1865年2月1日,導火索被公司的一項銀行貸款業(yè)務點燃,洛克菲勒和克拉克徹底翻臉。然后,兩人開始爭奪這個當地最大煉油廠的所有權,最終決定競拍。
價格從500美元開始,當升至7萬美元時,雙方都出現了沉默——因為這個價格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家煉油廠的實際價值。克拉克掙扎著又說:7.2萬美元。洛克菲勒隨即加了500美元?死俗罱K無奈地攤開雙手,對洛克菲勒說:這家煉油廠歸你了。26歲的洛克菲勒,以他的遠見和果斷購得了這家煉油廠的全部股權,擁有了克利夫蘭最大的煉油廠,為他日后的大展宏圖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
1865年12月,洛克菲勒開辦了自己的第二家煉油廠,取名標準煉油廠。4年后,兩家公司以聯合股份的形式合并,在俄亥俄州注冊起名為:標準石油公司,洛克菲勒出任總裁。之后,為了實行徹底的壟斷,洛克菲勒連續(xù)收購多家煉油廠,并涉足管道運輸業(yè),還建立自己的鐵路網絡。
1870年1月10日,洛克菲勒創(chuàng)建美孚石油公司,發(fā)誓要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yè)。但在這一年的7月,歐洲爆發(fā)了普法戰(zhàn)爭,海洋運輸陷于癱瘓。由于美國的石油銷售主要依賴于出口,戰(zhàn)爭使得石油價格出現暴跌。不僅是石油業(yè),整個克利夫蘭市都出現了混亂、蕭條和死亡的氣息。所有的企業(yè)主都憂心忡忡、如臨大敵,然而,洛克菲勒卻沒有流露出一絲的驚慌。
1870年9月2日,拿破侖三世宣布投降,聽到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后,洛克菲勒起身離開辦公室,并興奮得拍打著他助手的肩膀說:法國戰(zhàn)敗,戰(zhàn)爭就要結束了,石油的需求將會迅速回升,我們又要發(fā)大財了!
石油帝國血腥征戰(zhàn)史
洛克菲勒以其大量、穩(wěn)定的貨源相誘惑,同相關鐵路公司組成了鐵路大聯盟——被稱為“美國工業(yè)史上最殘酷的死亡協定”,從而基本完成了壟斷美國石油市場的霸業(yè)。
其實,洛克菲勒還有一個更大的野心等待實施:他要趁此良機擠垮克利夫蘭所有的煉油廠,成立自己的石油托拉斯帝國,把全美石油業(yè)的利潤都裝進自己的腰包。
于是,洛克菲勒與鐵路公司董事長斯科特等秘密達成鐵路大聯盟協定:所有運輸石油的鐵路公司均攜手合作,但只與特定的石油生產企業(yè)聯盟,不允許中小石油企業(yè)加入,運費提高32倍,聯盟成員可獲一半折扣。這就意味著,聯盟外的那些中小石油企業(yè)即將被淘汰出局。尤為關鍵的是,洛克菲勒還獲得了石油企業(yè)加入聯盟的審批權力。于是,洛克菲勒的石油霸主之夢即將成為現實。
此舉激起了美國中小石油企業(yè)的激烈反抗,他們聯合組成“生產者聯盟”,實行石油大禁運。但40天后油庫空虛,銀根吃緊,煉油業(yè)全面癱瘓,銀行受洛克菲勒為首的大企業(yè)聯盟控制不給貸款,中小石油業(yè)主只好投降,洛克菲勒在一個多月中,就吞并了20家煉油企業(yè),形成了獨霸局面。
壟斷煉油業(yè)后,洛克菲勒就向昔日“盟友”斯科特的鐵路運輸業(yè)開刀,并控制了這一地區(qū)的石油運輸,并完全控制了整個大西洋 (600558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沿岸原油及產品的價格。此后,洛克菲勒開始著手吞并賓夕法尼亞大油田。
當時因為開采過剩導致油價暴跌,而洛克菲勒卻以每桶4.75美元的高價收購原油。原油業(yè)主們利令智昏,紛紛貸款投入搶采,根本沒有注意到合約中美孚公司并未保證長期用4.75元價格收購。在購進20萬桶原油后,美孚公司突然宣布停止收購,因為供過于求,原油價每桶只能在2美元以下。原油業(yè)主們這才發(fā)現鉆進了圈套,卻為時已晚,被逼紛紛宣告破產。美孚公司馬上操縱成立一家新的“埃克森公司”,把那些原油主的企業(yè)股票一一收購起來,輕而易舉地吞并了賓夕法尼亞大油田。
完成了煉油區(qū)、石油運輸和產油地的三步吞并之后,洛克菲勒就向壟斷全美石油工業(yè)的霸主地位挺進。他說:“當紅色的薔薇含苞待放時,惟有剪去四周的枝葉,才能在日后一枝獨秀,綻放成艷麗的花朵。”
1879年6月,美國主要石油巨頭云集洛克菲勒的豪華別墅,組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托拉斯”石油工業(yè)集團——標準石油托拉斯。它是最高級的企業(yè)壟斷集團,由各主要石油企業(yè)合并而成,旨在壟斷銷售市場、爭奪原料產地和投資范圍,以謀取高額利潤。托拉斯設“受托委員會”為最高權力機構,掌握在洛克菲勒和其他三位石油巨頭手里。
后來,洛克菲勒暗中買通三位伙伴,以極優(yōu)條件暗中進行股票交換,使大聯盟成為實際上的美孚石油托拉斯。接下來,它張開巨鱷利嘴,一口氣吞并了近百家石油企業(yè),全面壟斷了美國的煉油企業(yè)和石油銷售,登上了石油大王的寶座。
巨富背后的簡單法則
1897年,從標準石油公司退休后,洛克菲勒專注于慈善事業(yè)。北京協和醫(yī)學院就是洛克菲勒基金(資訊論壇)會在中國最大、最著名的一項事業(yè);鮮為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會從一開始就參與其中。
盡管巨大財富引起社會的警惕,洛克菲勒本人卻還是那個虔誠的基督徒,嚴格遵循浸禮會的教條生活——不得喝酒、抽煙,甚至跳舞。與一般意義上的富翁習性不同,洛克菲勒對購買法國莊園或蘇格蘭城堡無甚興趣,也不屑于購買藝術品、游艇或中世紀韻味的西服,一生沉溺的愛好只有騎馬。
有人將洛克菲勒稱為“那個時代最大的罪犯”,雖然言過其實,卻也有幾分貼切。那時的世界完全不同,如今規(guī)范商務競爭行為的法律條文當年幾乎都不存在。在洛克菲勒“發(fā)明”托拉斯8年后,美國國會才通過了《謝爾曼反托拉斯法》。但在商業(yè)巨頭們的聯合抵制下,該法成了廢紙一張,當時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們甚至認為——壟斷符合憲法關于個人財產權的規(guī)定。
14年后,《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才真正發(fā)揮作用,這要得益于老羅斯福總統的努力。他下決心打擊那些“缺乏起碼做人道德”的富豪,但他宣稱自己反對的不是財富本身,而是努力使大財團的經營更有利于公眾。在他的鼓吹下,美國先是在1903年干掉了北方證券公司,又在1911年,把標準石油公司拆了個七零八落。
標準石油公司被分拆后若干年,“規(guī)范商務競爭的法律規(guī)范”逐步建立,壟斷被嚴格禁止,并開始對富人征收高額累進稅和遺產稅。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美國富人將錢財更多地投入到慈善事業(yè)當中——捐贈可以免稅。
當巨大的財富出現之時,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觀念——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雙重維度上都獲得合法性的財富,才是對社會有益的、值得尊敬的,否則這個社會就會有危險。洛克菲勒及其家族聚積財富和處置財富的歷史,影響的將不僅僅是美國富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