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哲學: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
雖然他強調多年來自己的決定都是因為心口掛了個“勇”字。實際上,有勇有謀,這是他在生意場上的法寶。每作一次決定,他敢去承擔風險,又謹慎分析投資潛力。在人無時,做到我有。在人有時,做到我優(yōu)。在人優(yōu)時,他做到差異化競爭。
“在樟木頭,我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也是最早到這里真正開發(fā)地產的香港人。”這個人就是鐘漢強:一個靠4元港幣在香港小有積蓄,隨后到樟木頭開發(fā)房地產的香港商人。
由于巧妙激發(fā)了港人異地置業(yè)的需求,他點燃了樟木頭房地產開發(fā)火種,而他的成功也很快引得三四十家房地產企業(yè)涌入。伴隨香港人來此買房的熱潮,樟木頭“小香港”名聲也不脛而走。
打工生涯:借4元車費應征水電工
55歲的鐘漢強坐在飄著深井燒鵝香味的新都會酒店,謀劃著兩年后在東莞再開一家5星級酒店?,F(xiàn)在他已是香港展基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新都會酒店集團的行政總裁,旗下有數(shù)家星級酒店、房地產項目。
“我可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公子哥。”鐘漢強沒有一點老板架子。13歲那年,小學畢業(yè),貧寒的母親無力再送他讀書。“我看了《成報》上說招水電學徒。可是從新界到九龍需要4塊錢車費,我向鄰居借了4塊錢就出去打拼了。”
學一門技術對于當時的他來說是最明智的選擇。畢竟,“爛棉胎雖不暖但不會凍死。”“那時,深更半夜只要有活干,我都會不計任何報酬地去做。”鐘漢強說,苦練基本功4年后,自己出來單干了,成為了個體戶。工程單一天比一天多。小小作坊在同行中也聲名鵲起。
80年代的香港經(jīng)濟起飛,餐飲業(yè)發(fā)達,他也給一些酒樓做工程。紅火的水電工程生意并沒有遮住他的眼光。當時一些朋友建議他入股酒樓,參與分紅。他一算賬,“每個人可以分到3分息。”就這樣,他的觸角伸到了餐飲服務業(yè)。
1986年,他投資辦起酒樓,生意慢慢做大了,開始小有本錢。不過,當時他入股的酒樓并沒有特色菜。為此,他跟朋友精心研究后,打出一道招牌菜:深井燒鵝。由于味道獨特,酒店的生意也越來越旺。
轉戰(zhàn)內地:萌生去樟木頭做房產念頭
小有余錢的他并沒停止腳步,萌生了再次投資的念頭。這次,他想做的是房地產生意,而他所選擇的地方竟是東莞的一個小鎮(zhèn)――樟木頭。
要知道,當時的樟木頭鎮(zhèn)在香港人眼里,與坐牢是同義詞。因為,20世紀六七十年代前,曾有很多東莞人逃到香港去討生活,引發(fā)幾次大規(guī)模的逃港事件。事實上,當年,東莞鄉(xiāng)親逃港失敗,被當局抓獲,遣送的第一站就是樟木頭。因此很多香港人聞樟木頭而膽戰(zhàn)心驚。“當時樟木頭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更沒有好的酒店。”鐘漢強回憶說。
這樣的地方能有什么發(fā)展機會?鐘漢強笑稱,自己當時只是“心口掛個勇字,很勇”。不過,他的勇并非盲目血氣之勇,他還是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樟木頭66平方公里,山多,開工廠不成氣候。但重要的是樟木頭是廣九線上的大站,從香港過來很方便。我覺得,鐵路一帶一般都會繁榮起來。”
就是懷揣這些最基本的想法,熟諳水電工程,僅僅給房地產項目搞過水電保養(yǎng)的他,毅然決定在樟木頭做房地產。
初涉房產:“照葫蘆畫瓢”蓋起高樓
這個決定其實并不容易。雖正當壯年,他手上的余錢并不算多,投資的錢都靠朋友集資。“在香港,自己也是無名小卒。”他坦承壓力也不?。?ldquo;當時100個人去內地投資,成功的其實只有兩三個。”
不過他踏上樟木頭這塊土地時,還是覺得有奔頭。“當時鎮(zhèn)領導先在市中心劃了一塊地,1800元/平方米。當時覺得很便宜,第二天馬上下定金,決定蓋高層。”這個時間是1992年,就在樟木頭破舊的食堂,他與樟木頭書記簽下了第一個房地產合同。
興奮勁還沒有過,他就被朋友的冷水灌醒了。“在那么荒涼的地方蓋高樓?開玩笑啊,連路都沒有通。”更重要的是:“供水供電當時還沒有解決,蓋高層水都供不上去。”次日他接受建議馬上回樟木頭,跟鎮(zhèn)領導商量換了一塊地,改建多層住宅。地點就在火車站旁,雖位置沒有那么好,不過更便宜,300元/平方米。
地買下來,并非一帆風順。因為他對房地產一竅不通,對容積率、綠化面積完全沒有概念,施工隊都不知道如何找。“建什么樣的房子呢?我們完全不知道啊。巧的是我發(fā)現(xiàn)沙頭角的小戶型房子很受香港人歡迎,直接拿他們的樣板過來,照著模子建。”初次接觸房地產的他很多都是學“前人”照搬照抄,總算挺過了第一關。
第一桶金:投入4000萬賺了1個億
房子建好了,買家在哪里?當時很多香港人已經(jīng)有了去內地買度假房的風氣。“比如珠海、中山的房子很受歡迎。”聰明的鐘漢強看到了其中的關鍵:去珠海、中山,需要搭船,一遇刮大風,停船,過不去。交通不方便。而去樟木頭,陸路交通,鐵路運行,班次多,時間短,路途近。
幾經(jīng)思考,鐘漢強打出頗具吸引力的廣告詞。其中,最煽情的就屬在樟木頭買度假房可以風雨不改通過鐵路出行,免去搭船的不便。
光有廣告詞仍不能打動香港人。“第一批房子推廣時,我就讓利。20多萬元一套房子,首付1成,供7成。”當時20萬元的價錢在香港連個廚房都買不起。如此廉價而且可長期供的房子讓很多香港人心動了。
他所起的樓盤每棟7層高,1梯4戶。“545套房很快認購一空。本來打算投入1000多萬起步,結果只投800多萬元就夠了,然后就一路收錢了。”鐘漢強說,自己第一次做房地產,投入4000多萬,竟然賺回了一個億。
就這樣,他點燃了樟木頭房地產第一把火。他坦承,在他之前已經(jīng)有兩三個人與樟木頭簽下房地產合同,不過他是第一個去開發(fā)的人。“在樟木頭,我真正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鐘漢強說。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個火種很快帶來了三四十家房地產企業(yè)涌入。面對同行的進軍,鐘漢強不光想到競爭,更想到合作。在他的帶動下,樟木頭開東莞之先河,成立“樟木頭房地產發(fā)展商香港商會”,共商做大樟木頭房地產這個“蛋糕”。
另辟蹊徑:開酒店深井燒鵝當武器
1993年之后,國家開始宏觀調控。這個時候,大家還在酣戰(zhàn)房地產,而他則又撥開云霧尋找另一條道―――酒店業(yè)。1995年,樟木頭日漸成為香港的后花園,吸引了十幾萬香港人前來消費,這里的基礎設施也逐步完善起來。
“這么多人玩,肯定要找好吃的,好玩的。”他決定蓋酒店來滿足這個市場??墒窍敕ㄒ怀隹?,朋友們卻提出反對意見。當時樟木頭已經(jīng)有一間大型酒店,老板是本地人,生意很紅火。再搞個酒店,憑什么跟人家競爭?
但“我意已決”的鐘漢強在大家還在疑慮重重時,硬砸下了一個億,建設面積40000平方米的新都會酒店。1998年,酒店正式開張。而在酒店開張的時候,他終于祭出自己的秘密武器―――深井燒鵝。
“在香港,燒鵝多為冷凍。不過港人特愛吃這道菜。在樟木頭,我有更優(yōu)越的條件,利用鮮鵝來做原料,再配自己的秘制配方。”不出他所料,深井燒鵝果然為他吸引了很多香港人來消費。
東莞酒店市場雖然競爭已經(jīng)很激烈,但他認為還有一定的發(fā)展空間,謀劃再開一家五星級酒店。他透露,具體時間表是這兩年內。而對于是否還會涉足他起家的老本行房地產,他表示,目前手上還沒有地,暫時等待機會。他也強調,由于國家宏觀調空等影響,現(xiàn)在的時機還未成熟。即使以后要建也要建差異化樓盤,再加入小戶型的隊伍已經(jīng)沒有意義。如果盲目地投入,做普通的樓盤,不講求質素,也賺不到錢。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wǎng)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