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火星基地的能源支撐
據美國媒體近期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已在開發(fā)新型太空核反應堆上取得一系列關鍵性進展。這一反應堆只有一個垃圾桶大小,將為人類未來在月球或火星的基地提供能量。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一直在進行著關于運用太空核反應堆支持未來月球基地是否可行的研究。近來的一系列試驗是由該局與美國能源部聯(lián)合進行的。這種以核裂變?yōu)槟芰縼碓吹木o湊型太空核電站將為未來人類在其他星球的居住點提供能量。科學家表示,一個小型核反應堆與斯特林發(fā)動機共同作用,可提供40千瓦的可用能源,足夠支持一個月球基地或火星基地運行。
早在2006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曾正式宣布,計劃最快于2020年開始在月球建立一個永久性的基地,讓宇航員重返月球,并為載人探索火星做準備。今年6月,該局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將兩個月球探測器發(fā)射升空,標志著美國“重返月球”計劃正式啟動。
這次在太空核反應堆上取得的突破,無疑又將對“重返月球”計劃起到一定推動作用。美國航天局官員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把散熱器、發(fā)動機和發(fā)電機放入普通發(fā)電站中試驗,這一測試將于2012年開始。
專家表示,目前,可與美國“太空探索新構想”媲美的是,歐洲航天局正在實施雄心勃勃的“曙光”空間探測計劃,這是歐洲未來對月球和火星進行探測一個重要的戰(zhàn)略構想。 張慧中
點評
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實施探月、探火星計劃,主要原因在于,開展太空探索具有政治、技術、科學、經濟等多方面意義。
首先,開展月球和火星探測有重要的科學價值。比方說,月球具有特殊的空間環(huán)境資源:超高真空、無大氣活動、低磁場、地質構造穩(wěn)定、弱重力、無污染、宇宙射線豐富,所以可以利用其特殊的空間環(huán)境,建立精度高、造價低、運行與維護費用低的天文觀測站與研究基地。
由于月球幾乎沒有大氣和地質活動,巖石受到的損壞不大,在那里研究月球巖石相當于從研究地球39億—40億年前的標本入手,所以月球是研究地球起源與演化的最佳“標本”,有助于人們認識生命、地球、太陽系以至整個宇宙起源和演化的歷史,了解空間現(xiàn)象和地球自然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
此外,實施探月計劃有利于刺激經濟增長,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崗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美國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的實施,當時就創(chuàng)造幾十萬個就業(yè)崗位,并帶動起超高強度和耐高溫材料、新型計算機、遙控作業(yè)等一大批高科技工業(yè)群體。
后來,該工程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和遙控作業(yè)等許多技術成果又轉移到民用,促進了科技與工業(yè)的整體發(fā)展與繁榮。美國20世紀最后10年能夠保持高速、高效增長,很大程度得益于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派生出的約上千種應用技術成果在經濟領域的應用,美國領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術,很大部分來自對月球探測技術的消化、優(yōu)化和二次開發(fā)。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的投資效益比約為1∶14。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