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發(fā)展緩慢?已經有過很多工程實踐應用的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僅限于幾種成熟工藝。因為,垃圾滲濾液處理屬于高難度污水處理領域,從某種程度上說,也屬于一個世界性的技術難題。我們國家這方面的技術研究和技術應用起步晚,技術發(fā)展緩慢和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也是自然的。經過我國垃圾滲濾液處理工程的多年實踐,總結出最適合我國國情的垃圾滲濾液處理的技術路線通常為“預處理+生化處理+膜技術深度處理”。
現(xiàn)在很多工程應用中,垃圾滲濾液預處理單元中,常采用氨吹脫技術,主要目的是去除垃圾滲濾液中的高氨氮,以消除其對生化處理的抑制影響。但氨吹脫技術運行成本高、二次污染問題嚴重,國內很多工程在運行一段時間后都無法正常運行,導致垃圾滲濾液無法達標排放。
垃圾滲濾液處理,主要應用的是膜技術進行深度處理,目的是進一步去除垃圾滲濾液中的難降解有機物、氨氮、總氮等。目前廣泛采用的是“NF+RO”的“雙膜法”技術,“NF+RO”的“雙膜法”技術工藝在北京阿蘇衛(wèi)垃圾綜合處理場及六里屯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工程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反滲透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膜通量降低比較快、膜更換周期短、投資成本高、運行成本高和濃縮液無法處理等問題。
我國部分垃圾填埋場采用反滲透技術處理垃圾滲濾液的工程投資、運行成本及濃縮液處理情況。采用反滲透技術處理垃圾滲濾液投資成本令很多財政收入不高的地方政府無力承擔,垃圾滲濾液處理站的運行成本在30~50元/t,主要的運行費用的電費,濃縮液處理通常采用回灌到垃圾填埋場中。濃縮液回灌造成的主要問題是污染物得不到根本去除,導致了污染物在垃圾滲濾液中的積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