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節(jié)能改造,就是給舊房子整體加做保溫隔熱材料,外窗更換雙層中空玻璃,實施供熱計量改造,應用可再生能源等,俗稱:“穿衣、戴帽、練內功”,又好比給老房子穿了一身新衣服。
2007年起,全省開始試點對既有建筑進行節(jié)能改造;去年起,太原市也選取了部分試點開始進行改造。目前,全省11個市均不同程度拓開了建筑節(jié)能改造工程。那么,給老房子“穿衣、戴帽、練內功”究竟有啥好處呢?
老房子“穿衣戴帽”冬暖夏涼省能源
盛夏的一天,筆者走進了位于太原市解放北路和澗河路交叉口的豐碩苑小區(qū)。
去年7月,豐碩苑小區(qū)14號樓作為試點實施節(jié)能改造。住在2單元的張女士告訴筆者,節(jié)能改造前,冬天暖氣片就算熱得燙手,室溫也只有18℃左右,而改造后的這個采暖期只要開暖氣,室溫就在25℃以上。
隨后,筆者來到小區(qū)物業(yè)公司,經理張俊偉拿著一塊看上去像塑料泡沫的板材告訴筆者:“這叫擠塑板,外墻改造主要用的就是它。”據張經理介紹,墻體改造的工程量比較大,需要先把外墻清理干凈,然后張貼2.5厘米厚的擠塑板。擠塑板外,還要掛一層無機網,并抹一層抗裂砂漿,打上膩子,再粉刷涂料,一共是五層“衣服”,為防止保溫層被撞壞,一層以下還要加貼瓷磚。
筆者注意到,小區(qū)內,每棟樓兩側都種著爬山虎,旁邊都豎著一個大約1.5米左右的鐵絲網。“這是方便植物攀爬的。”張俊偉介紹,這也是小區(qū)改造的一大特色,爬山虎順著墻體攀爬,是典型的垂直綠化,可減少陽光直射,降低太陽輻射強度,同時也降低了建筑溫度,空氣濕度還可提高10%-20%,這在炎熱夏季有利于人們消除疲勞、增加舒適感。
省糧食局的9層辦公大樓,是上世紀50年代的建筑,2008年10月份開始搬遷改造,今年5月底正式使用,是目前我省惟一一個完成建筑節(jié)能改造的機關辦公樓。
省糧食局后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程秀清介紹,經過改造,樓內所有的燈具均使用了節(jié)能燈,原有的拉線開關也換成了聲光控節(jié)能開關,而且用電采取分項計量。在地下室的配電箱前,記者看到,最中間有4個大開關,分別是空調、辦公用電、樓內照明、電梯的計量控制開關。“這樣就能知道哪項耗電量大,哪項耗電量少,并采取措施控制用電。”程秀清說。
在地下室和局辦公室,筆者看到,改造后新安裝的暖氣管上安裝了熱能計量表,每個辦公室都有分室控制開關。“冬天供暖時,辦公室可以自己調節(jié)溫度,不會出現熱得開窗戶的情況,減少熱能損耗。”
后勤服務中心主任吳星介紹說,節(jié)能改造后,采暖費、電費、水費、維護費等費用每年可節(jié)約45萬余元,減排粉塵0.525噸、二氧化硫3.75噸、二氧化碳319.50噸。同時,冬季平均室溫提高到18℃以上,辦公條件明顯改善。
地下水供熱供冷節(jié)約資源降成本
學府街與平陽路交叉口的匯都寫字樓,是省城第一家使用地下水源熱泵技術供熱、供冷的單位。日前,筆者同樣進行了現場體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